2010-02-05

大豐大富,擂茶好滋味—花蓮光復鄉彭記擂茶 /
Delicious Ground Tea

這幾年每每經過客家庄都會有股想喝擂茶的欲望,不過不是時間匆匆就是茶鋪不巧沒開,還有一兩次是老闆婉拒一人喝茶,說是一人開缽太麻煩。沒想到居然在以原住民文化和糖廠觀光為名的花蓮光復鄉喝到了。喝碗茶的滿足,讓我決定為這間茶鋪、這個村莊寫篇紀錄。

一直誤以為之前拜訪過的大豐蝴蝶園是阿泰想去的富源蝴蝶谷,我帶著阿泰從大富國小後門的小路繞進大富村,沒有先經過村子中心而先到了火車站。

火車站現在是個空殼子,一天只有五班火車,所以被村民拿來展示一些社區營造的海報看板。看了一下展示、逛了一下空車站,順帶等到一班火車經過後,我們決定不去找蝴蝶*,改往大富村裡逛逛。我們把車子停在火車站前,假裝自己是搭著火車造訪的遊客,信步而行。

經過幾間雜貨店後,有間懷舊風的餐廳「蔗工的厝」。剛在門口張望了一下,老闆就過來聊天了。三、四點不是吃飯時間,沒有什麼消費的壓力,聊起天來還算輕鬆。我問老闆這裡主要吃些什麼,他說是簡單的客家小炒和茶點,原來這兒是個客家庄村呀。看了看門口的週邊觀光地圖,再往前幾十公尺有家彭記擂茶。

「我們去喝擂茶下午茶吧!」我這樣跟阿泰提議。

到了茶鋪大門,稍微跟老闆寒暄,不到五分鐘我就拿著擂棒開始擂茶初體驗了。

我們兩個人都是第一次喝擂茶,阿泰是完全沒有概念什麼是擂茶,我曾在電視上看過一點,加上又是我提議的,所以阿泰把體驗的機會讓給我。首先是擂茶葉、芝麻。然後加水擂到乾。沒錯,擂到乾。老闆加完水後,下了這個指示又去張羅其他東西。我想來想去都覺得這些東西頂多磨成糊,怎麼磨到乾呢,只見老闆出來後接手又擂了幾圈,溼溼的茶粉就在擂缽中乾成泥了。然後加點花生、加點糖(今天喝甜的當點心),再擂一會兒,就完工了。

我以為擂茶是像打果汁一樣擂成的,沒想到是擂成茶泥然後再沖熱水。老闆從窗外的小火爐拿了熱水進來,倒進擂缽裡沖茶,老闆娘也端出爆米香搭配。雖然不是什麼紅泥小火爐,但是春日午後的下午茶時光就悄悄地展開了。

看了一下櫃台的名片,和老闆、老闆娘聊個天。原來彭記是老闆娘的姓,客家人;老闆則是姓卓的閩南人,不過老闆娘都用閩南語跟老闆聊天,家族未來大概會變成福佬客吧。大富與鐵軌另一邊的大豐是早期的日本移民村(1917年建村)稱作大和地區,現在則是客閩參半。光復鄉和其他鄉不同,這邊以前都是台糖的蔗工為主,就是很單純的農工,甚至連佃戶都不是。講到這邊,我才想起來我之前農村行拜訪隔壁的大豐村,接待我的江村長也有講過這些故事。



台糖很久前就不種蔗製糖了,所以這邊的蔗工不是移居他鄉就是另謀出路。我會和老闆打招呼決定喝茶,就是老闆一直坐在門外撿花生。老闆娘說台糖現在還是大地主,只是都用來平地造林,其他有很多小地主大佃農,大佃農承租大片的土地,勉強可以種點東西餬口,他們家就是以種花生為主。花蓮的好山好水,種出來的花生,頗受好評,連北港花生油商都會過來收購。由於這次沒有肩負什麼「農村達人」的責任,我已經不記得他說主要是臺農幾號的品種了,只記得有紫色的跟紅色的花生,反正都是很受人喜愛的好種。

春遊光復—大富
擂茶的料多好滋味,就不再贅述了,補記一些大富遊歷。在喝茶前,我們拜訪了大富村郵政代辦所,跟開腳踏車行的郵差伯伯打招呼,蒐集郵戳。喝茶後,晃到對面的富安宮參拜一下,主祀的神祇很特別,是稀有的「古公三王」。以不到一千人的小鎮,有這樣華麗的宮廟,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大富村大致上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花東小鎮吧。

花東縱谷的油菜花季大概在一月底就從南邊往北陸陸續續結束。二月初的行程,很幸運的在進大富前的台糖農地上看到還沒翻土的油菜花田,儘管沒有逛到糖廠或部落,一個小村落,也讓光復的行程充滿了樂趣。(下次一定要玩到部落。)

    More about 茶菜與擂缽
  • *光復大豐蝴蝶生態園後來聽擂茶館的彭老闆娘講已經遷移走了。不過另一個螳螂館還有在經營。
  • 關於擂茶最近看完一本臺北縣政府出版的《茶菜與擂缽
  • 彭記客家擂茶館:縣府觀光網資訊其他參考遊記,電話:(03)8731-252
  • 兩個人的擂茶體驗與老闆夫婦的閒聊,索價新台幣160元。
  • 延伸閱讀:大和地區農村再生歷程,比較去年一些網友遊記,大富有很顯著的轉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