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8

艋舺閒晃

昨日午後從喜筵的會場出來,我決定搭公車慢慢晃到艋舺,和朋友逛逛這個身為老臺北卻很少來的「老臺北」。寫到這邊,才發現常常指責外縣市的同學都對他們家環境不熟,自己好像也是如此。在地人通常不觀光,這種小巷弄市場的環境,其實正是臺北基層文化的趣味所在。以我的年紀而言,正是臺北脫胎換骨的年代,中華商場、淡水線、萬年,還是老臺北車站,都還來不及留下記憶就轉型了,現在再不看看,說不定以後對原鄉的記憶,就會變得很淡薄。

公車從土城晃了約四十分鐘才到萬華行政中心,坐公車的感覺很好,好像很慢,實際上也花不了多少時間。我在經過板橋的時候意識模糊了一下,不過等過了江子翠,又清醒過來,看著車子開上華江橋,旁邊的小汽車一輛接著一輛超過去,正在怨嘆車速太慢,但是看到遠遠的淡水河,心情又好起來了,而且雖說沒有要戰縣市,但是進到台北市還是很開心。

我們約在華西街與廣州街的交叉口,從廟埕前走過去,正好看到他們走過來。稍稍進華西街逛一下,就把大家拉進龍山寺拜拜。龍山寺的廟埕,整修完畢後,整個地勢感覺高起不少。市區的廟埕聚集的人潮還有活動都非常的特別。本來像中正紀念堂的長條椅,居然被加上了一堆U型管分隔成一個一個的座位,想必這裡遊民一定是給市府造成不少困擾。來欣賞一首叫做廟埕的曲子吧!之前演出的時候,其實不太能感受到這種氣氛,總覺得廟埕好像是種鑼鼓喧天的陣頭排場。在都市裡的龍山寺廟埕,果然比較有這首曲子的感受了。
進到寺廟後,剛好遇到下午的誦經,正殿裡有穿著海青的人們跪著誦經,殿外有像我們這樣的香客,穿梭著參拜,除此之外,殿外也有或坐或跪的信徒,一起拿著經本念經。沒有用麥克風或揚聲器的誦經聲,卻有種集體信念的宏大,雖然不知道他們在頌哪部,但也有種默默的平和感。我繞到後殿讓朋友們拜了華佗仙師,我則感謝媽祖娘娘讓我上半年可以在海邊平安度過,再向關老爺說聲謝謝。這種多功能型的廟宇,讓參拜進香也別有一種趣味。

接著我們晃了西昌街,然後回廣州街再進華西街。我在街口買了下面那張明信片,不知道到時候會寄給誰(還有其他三張不同的臺北明信片,當作一個真正的觀光客)。最後再取道華西街、貴陽街、長沙街、漢中街,在西門坐車回家。
  • 圖片感謝長城商行出品明信片

2 則留言:

  1. 這個地方,我每天從租屋處往返台大時都會經過。想想也真有趣,看到你這篇之前,對於這個地方其實從沒有投注過想法,僅僅是一個普通不過的路段。今天回家時,再看看是否因為你的文章,讓我有了不同的觀點 :)

    回覆刪除
  2. 龍山寺真的是個很有趣的地方,雖然說M市長的整治對當地人來說可能如同圓環一樣摧毀在地文化。不過對觀光客來說,著是另一番風貌。其實我說我是個老臺北,但我們家族又不算在真正的老臺北區,所以聽聽臺北的漳泉械鬥、士林與艋舺的風水之爭,都讓我這個小臺北感到趣味。

    另外,我還記得很清楚,我的外國朋友對於龍山寺裡有很大群的年輕香客,感到驚訝不已。我想,這就是所謂宗教的活力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