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5

高雄遊蹤—光影美麗島 /
Formosa Boulevard MRT Station

KRTC Formosa Boulevard

南下高雄前,在網路上找住處時,看地圖還不太確定到底看中的是在兩捷運站正中間還是比較靠近其中一站。問了房東結果得到一個非常高雄式的回答:「你把機車運下來就好了啦,我們樓下有很多位子可以停。」天知道我哪有什麼機車可以運下去!另外一個比較靠近辦公室的租屋目標,我則打算用公車通勤,問了一下站名來查公車路線,房東更說:「公車站?我哪知道這邊是什麼站呀!反正大概路口不遠就有一個站牌了。」

最後,我挑了前者,暫居在離高雄捷運 美麗島站步行不用三分鐘的房子。但四個月來我以公車和單車通勤居多,搭捷運的次數比去欣賞美麗島公共藝術的次數還少。捷運站都是當作地標跟朋友相約,還有偶爾逛完六合夜市,往地下鑽去逛逛、吹吹冷氣僅此而已。而就如同一般人鮮少紀錄自家旁的觀光景點一樣,我總覺得機會還多。直到歲末準備離開高雄前,又在上下班途中看到工人們駕著高空作業車,清洗著貝殼狀的出入口—「祈禱」,才想到該是時候帶著相機紀錄這個捷運站的光影幻化了。


一開始,我覺得這個都市很年輕,給居民的支持有限,在叢林殺陣穿梭的人們一切都是自立自強,靠著自己備妥的坐騎,在這裡空洞地遊蕩。

這個都市是真正的叢林,人們都騎著機車在其中衝鋒,從自家門口,直接殺到上班地點。轉換的過程非常單純:出門、上車、下車,進門。沒有等待、沒有步行,也沒有思考,就這麼殺到了「獵場」為生活打拼。

我曾經跟同事K借了機車從西子灣騎到梓官,過程之專心到結束會有種空虛與疲憊。問了住鳳山的同事L,他也說天天都是放空著來;放空地去。我的單車與公車的通勤生活,儘管掌控度低了點兒,卻在視角上與多數騎機車的高雄人不同,有種高雄盡在腳下之感,每天還可以發現一些人生中的新鮮事,增添北高雙城記的樂趣。

悠遊久了,我慢慢發現:成熟的都市是讓你一眼看到它的好,公共資源羅列眼前;而年輕的都市叢林,資源是散落在溪谷中的金沙,要細心淘洗才能找到讓生活更便利的寶。而在異鄉獨居如我,也因為淘到這些東西,生活也便利不少,增添些許光輝。

以最受人嫌棄的大眾運輸而言,像是下班離開辦公室前看一下的動態查詢系統,就克服了班次少等車久的問題。而像我這種短期移工,運一輛腳踏車下去,還不如參加公共腳踏車的會員,免去照顧車子的麻煩。

除了交通之外,做運動到市立國中游泳池一次只要17元,遊完泳可以到旁邊的電影圖書館消磨時光,欣賞愛河風景。還有捷運站免費無線網路更是實用,常常我會帶著筆電晃到中央公園的小山丘,聽聽音樂、看看文章,一邊是清幽的都市公園,一邊是熙來攘往的大馬路,生活也是無比愜意。

在開始適應高雄生活後,差不多也要結束這段所謂的南方打工渡假。不過學會了城市淘金術,到哪應該都可以怡然自得吧!

人生的高雄段,在一週後的跨年活動畫下一個句點。對於高雄,有些笑鬧的心得不成篇,在這邊隨便寫寫吧。

若是把北高相比,高雄隱藏的日本痕跡似乎比較多,甚至我想說這是個偽裝在臺灣的日本都市。除了城區的都市計畫痕跡明顯,更有著全然的日本名字(高雄たかお),小地方也有許多日本名字:崛江、哈瑪星等等,遠比臺北的萬華、松山來得有日本味。

甚至連生活步調我都覺得是跟著日本時區:臺灣時間晚上六點半校園自助餐就關門,市立國中游泳池晚上八點半清場、以及捷運十一點的末班車。如果說都市永不睡,那麼高雄應該是個比較早吃宵夜的人吧。(雖然我家附近的舞廳、電子娛樂場都頗晚才關門,不過我都沒有光顧過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