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4

暹羅新舊都—故都風情,大城 /
Trip to Ayutthaya

陳能濟先生描寫古都西安之國樂曲《故都風情》雖非泰國熱帶風情,
但故都之情一樣,勉強借為本篇配樂

大城、邦.芭茵 相簿
三等車廂裡電風扇呼呼的吹,這是臺灣已經難以體驗到的開窗普通車,從華藍蓬 (Hua Lamphong) 發車後我從車頭巡了一趟,全車只有另一位白人女性也是外國人,其他應該都是泰國人了。我坐車頭,他在車尾,只見他靜靜的讀著電子書 (Kindle) ,時空交錯地令人感到詭異。這列六七十年代的三等車廂,載著二十一世紀的高科技,往四百年前前進,然而這樣的時光機,盡然只費15泰銖(新臺幣14元左右)。 從曼谷華藍蓬火車站一路往北,先經過市區裡許多通勤小站,經過曼谷觀光地圖最邊緣,離恰圖恰市集最近的邦蘇站 (Bang Sue) ,再過廊曼舊機場就算離開曼谷了。在全球化風潮席捲下,都市是旅人最佳的保護區,而鐵道旁許多搭蓋的房子,沿著鐵軌走動的小孩,不斷地提醒我正離開這個東南亞最大的首都,往擴展自己的舒適圈更進一步。我看著昭批耶流域的綠色平原,想像著要下車的目的地「大城」,城名為大,是大在何處?作為一個世界遺產的城鎮,又是個怎樣的景況呢? 大城(舊音譯:阿瑜陀耶)泰名「阿育他雅」(พระนครศรีอยุธยา Ayutthaya, Ayudhya),梵文之意為不可破滅之城,是泰國在定都曼谷前 (1767) 的首都。四百一十七年的國都,讓大城充滿了佛國遺蹟,也在1991年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
鐵路跟車站直直地避開市區,隔著把灑河 (Pasak River) 和阿育他雅島相望(然後往東北去)。鄉間的車站,大概跟島嶼的港口一樣,只要有車進站就是一陣熱絡。下車的人不多,但是依舊感受得到人潮往渡船*頭湧去,街上的攤商也沿著這段路程排開。 把灑河與昭批耶河環繞了大城的東西兩側,在東南方合流,城北又有運河連接,使大城成為一個綠水環繞的島。居民現在多住在靠近火車站的東側,而歷史遺跡則多在貼近昭批耶河的西區。 在看了離民宿最近的兩間古剎後,我接著繞去訪客資訊中心和藝術博物館看看有什麼文化資料可以拿來在晚上作點功課,補足這四處走走看看的行程,可惜藝術博物館在整修未開放。不過門前的招牌旁,有一面泰王蒲美蓬的碑文
Constructing of modern building is only builder’s reputation, but ancient monument is nation’s reputation. Even an old brick is of valuable and use to be conserved. Without Sukhothai, Ayuyattha and Bangkok, Thailand is meaningless.
H.M. King Bhumibhol 26 December 1961
試譯中文如下:「建設現代建築,能成就的僅有建築者的聲譽,但遠古的地標與紀念碑等則是一國之名望。單單一塊老磚頭就有值得保存的價值。如果泰國沒有了素可泰、大城與曼谷,那可是毫無意義。」
手中的旅遊冊子,只為每個景點保留了幾十字,沒能串起整個歷史長河,建構出繁華的大城王朝。但有當今泰王這樣的註腳,就算只看了一堆建築的外皮(或說僅存的骸骨),也還是能感受到佛國過往的榮光。只是一人生命有限,平均分攤到行萬里路的時光益加短暫,如能有一兩本專書在手,不用讀破萬卷,也可以坐收他人一生的研究,更深刻的體會文化呀。
故都遺跡,展現著一種顯而易見的精神—君權已逝但神權仍在。王宮的部份已經頹圮凋零,剩下的盡是廟宇、浮屠、舍利塔等宗教建築。 王宮在這四百年的王城中換過幾個據點,最後一片王宮園邸顯露不出什麼王者之氣,頂多像個世家豪門的別院,一帶護城壕(河)繞著肩頭高的磚牆再圍著一片蔥蔥樹林。平面圖上標示著林子裡這落磚是當時的王居,旁邊是王后、王子居所,那落磚是會客室,遠一點是議政堂,或珍寶室、膳房等。隨著改朝換代與國都南移,全都成了一落一落的磚堆。 王宮之南有三座高塔是知名景點,夜間還有燈光裝飾。名稱以佛寺名之(右圖:Wat Phra Si Sanphet, 帕席桑碧寺),也看似佛塔造型,實則是國王的納骨塔。 某任國王將王宮改為王室佛寺,最後再成為皇家陵園,供上佛祖數尊,也才成了王宮中保存較佳的部份,大概是歸於佛陀的榮耀才勉強留存下來的君權吧! 因此所謂故都王城,景點盡是廟、廟、廟。在沒有導遊與當地人的口說介紹下,我完全無法跟著導覽地圖把一間間廟宇的名稱記下來,只能靠著衛星定位與相機詳實的紀錄,回家再將照片標上地圖,一一區別。這些寺廟分別是**:瑪哈泰、拉嘉布拉那、泰咪卡拉、帕蘭、納帕門、盛塔、帕席桑碧、維邯蒙空博碧、沃拉卻塔、羅亞蘇塔蘭、差瓦塔納蘭、崖差蒙空、帕楠稱等不同寺院。
這些寺廟沒有廡殿、神座或是香爐,全是一些柱列金字塔覆缽式佛塔等。觀光手冊上說這是高棉與印度的揉合,我沒有去過吳哥窟與印度,無從分辨是否確實如此。但可以確信的是這些被風化到皮肉盡失的建築,是紅磚建築的極致。除了成列的佛像,建築本體與網路上吳哥窟或印度教文化的圖片相比,樸素到難以置信,各種造型均以紅磚堆疊,而不加雕琢修飾。如果大城廟宇不是頗有古風,那就是外在的裝飾被歲月洗去,自然樸實起來了。失去佛頭的佛身在成住壞空中,較快踏入空的境界,而佛寺本體則在壞與空之間反璞歸真。
原以為四天三夜的漫步會有很長的時間在古剎院落的草皮上野餐、看書閒坐,但是泰國畢竟還是熱帶國家,一月的正午已經會感到燠熱,因此飯糰跟書本總是一直放在單車的籃子裡,隨著我繞呀繞的兜風。很快地四百年前的四百年,就讓我轉完了,不過只比趕時間的觀光客多花了一天一夜,多了些夜景,多體會點故都風韻。 回程的火車上,我不斷地回味大城的風貌。大城之大,在於盡是傾國之力建成的佛寺,故都形象,隱隱有種國家權威的勢力,而不見有達官百姓的宅邸民居。而現時所見之居民,更少有布爾喬亞的氣息。或許卸去了首都之責,再大的城都有種悠閒地鄉村氣息吧。

*從火車站進城渡船索價3泰銖,城邊的渡船頭緊接著市場,走到旅館區不要五分鐘。往南是有座公路橋可走,但是那又是一大段路了。 **所有翻譯取自泰國觀光局臺北辦事處發行之大城資訊地圖。
  • 行程紀錄:
    第一日:搭乘車次 207 普通車 14:05-15:51 曼谷到大城,散步大城聚落與市集。
    第二日:租用腳踏車逛大城全城,腳踏車費用30銖。
    第三日:租用機車至邦.芭茵參觀當代泰皇室夏宮,以及大城島外部份。機車費用200銖,隔日加滿油40銖。
    第四日:機車再繞大城島上遺漏部份。搭乘車次 202 普通車 12:18-14:05 回到曼谷。
  • 住宿紀錄:Old B.J Guest House, 原一晚150銖,老闆娘酌收三晚400銖。

8 則留言:

  1. 看來你做足了功課
    資料描述好詳盡喔!!~

    回覆刪除
  2. 其實是課後複習呀!
    我現在的旅遊幾乎都是課後複習居多,太懶得課前預習了,免得到了景點會大失望:p

    回覆刪除
  3. 好用心!
    我常常看過就忘,
    說要回家複習也都懶了。

    回覆刪除
  4. 謝謝瑞夫。
    畢竟也是一兩天的旅遊,都花了比別人多的時間,所以還是記一下囉。
    旅遊開心最重要,有沒有複習或預習,也沒關係呀:)

    回覆刪除
  5. 過獎啦。積了半年了啦。

    回覆刪除
  6. 誠如泰王在碑上所寫,大城之大,是大在收束著時光與歷史的那些古老磚瓦啊 ... 十分嚮往這座古佛之城,有機會也想去看看

    回覆刪除
  7. 不知道素可泰又如何,如果還有機會去泰國,我要直攻素可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