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當然是把旅途中的一些感受重點告訴大家,我的旅遊好像有一些興趣,但是到底重點在哪裡,我也說不太上來。劉克襄在上面提到的演講中,有說過文學寫作需要一個主題,自然就是他的主題,所以他需要進到野外。那麼我呢?最後整理出來這幾點:語言、建築、鐵道、產業、景觀。在旅遊之前,以故事和文學來做準備,以加強感受的強度,但也留有許多彈性來保留旅遊的驚喜。
再來是單車農村旅中的所見所聞與想法:
- 騎腳踏車旅遊是件浪漫的事,就像唐‧吉訶德的冒險,充滿想像,但是誰說武士不用吃飯,騎車再美好,也都是會累的。
- 經營民宿,到底想要賣給客人怎麼樣子的環境?是客人習慣的舒適,還是強迫客人來感受當地的美好?農村觀光,如果少了農業、農特產,那麼留下來的景觀又是什麼呢?
- 都市人與鄉村人互相的想像,是個很有趣的議題。台灣有沒有真正的鄉下人?講鄉下到底有沒有貶意呢?這點我想到之前去野草苺靜坐會場聽到的話題,在臺北,演講的開場不外乎「各位市民朋友好!」,但是到了鄉村,就變成了「各位鄉親父老好!」
- 在不同身分的想像中,我們怎麼規劃社區發展,農村復興,又怎麼討論環保議題呢?
講完後,我順道逛逛文學館旁的中山公園,這個出現在中華郵政風景明信片的屏東景點,自然是小橋流水,花棚處處,假日人潮好不熱鬧。南國市鎮,自有一番活力。將這次的青春漂流記,以輕鬆的散步畫下一個句點。
From Pingtung Sun Yat-sen Park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