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5

東引散策(二):東引的人、村子
Notes of Tung-yin II: Villagers and Villages

東引鄉設籍人數約一千*出頭,不過離島通常設籍人數會比常住人口多上一些,聽公所的人說,常住大概七百人左右吧。不過島上實際的人數,卻是三、四倍於這個數量。

東引行十多天接觸過的人們:香格里拉民宿 老闆小娟、小娟的爸媽香記小吃的老闆夫婦、鄉公所環保課陳課長天寶及課員、美而美早餐店老闆、到東引做植物調查的學姐(Lulu)及助手、教會禮拜堂傳道夫婦,以及他們四個兒女,郵局士官長郵官、新來的小學代課老師豆豆(或荳荳)、小學教務陳主任、兩間麵店的老闆、國利豆腐店老闆(去吃了三次豆花),米醋坊女小開(名音:萱萱)、燈塔守燈人的女兒、在酒廠上班的元法哥、在觀光船上導覽的鄉代(小娟的舅舅),鄉公所財經課課長(監督遊船活動),開計程車的福哥、福嫂,以及眾多上教會的阿兵哥。

這些人除了住營區的阿兵哥,都住在兩個村子。不過其實是同一個聚落,為了行政區畫而畫出來的兩個村—中柳村與樂華村。聚落的規模可謂「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照片中右斜上為樂華,左下半是中柳,以忠誠門中路區隔。)



雖然港口就在聚落邊,但是六點半船靠港後,我一直到中午才算正式踏進村子裡。清早散步去參觀景點頗為愜意,不過我忘了帶水對抗越走越烈的太陽,最後差點虛脫在軍卡車來來去去的「鄉間小路」。(我想就算路倒軍車應該也不會停下來救人,所以硬撐著還是走回村子。)

要進聚落前得翻過一個小山頭,而山頭上就是東引壯觀的鄉公所。我說不上這種簡化的歐風是哪種樣式,山牆上有個符號我也認不準。介在國徽和黨徽之間的白日光芒,在這種黨政軍一家的前線地方也不奇怪。說不定還是工兵部隊協助建設的。(沒找到工程銘牌,不過民國八十一年馬祖解除戰地任務,大樓落成於民國八十年,故此推測。)

門口的替代役弟兄指了飲水機的位置,我牛飲一番再回到大廳倒在沙發上休息。環保課的陳課長剛好晃到大廳,請我進辦公室吹冷氣。好在我有農村行的經驗,和長官閒聊可以對答如流,只是不到五分鐘就聽到課長與同仁的閩東話對談。口操方言絕對是愛鄉愛土的表現,不過過去在澎湖扮演衙役時,我就發現講國語對鄉民會有某種壓力和官威。我其實很期待像進客家庄一樣有些「異文化」體驗。然而在這官衙中,方言的威力與地位突然因為人數而轉為強勢,反讓我手足無措起來了。

我很認真想要攫取聽到的每個音韻,猜測幾個詞彙片語。可惜閩東話只給了我這麼一次機會,之後就再也沒有聽到整段的日常對話了。東引鄉公所之於這次旅行,竟成了個文化展示場。


前往東引之前,邀請我去的阿兵哥T. H.就告知有當地人可以接應。結果細細一聊,所謂的當地人其實也是東引的新移民,而且比T. H.還晚到東引。

我在東引接觸最頻繁、交集最多的地方要屬東引禮拜堂了。與其說我和教會有交集,不如說結識傳道一家人。耿信傳道一家是東引的新移民,傳道是嘉義人,師母是臺東人,另外有四個小朋友,女兒分別取了有諧音的名字誠心、誠意、承諾,仍在強褓的兒子則是諧音為誠意。

東引由於位置之故,所有機關單位都得了個全國之最的名,教會也不例外,是「全國最北的教會」。信奉基督的島民不多,不過這就跟到非洲賣鞋的道理一樣,除了服務已有的教徒,宣揚福音更是任務之一,另外還有來來往往的軍人弟兄,也會到教會聚會。傳道原計畫往海外宣教,沒想到在神的安排到了本國北疆,用傳統一點的講法,也就是冥冥中有注定吧。

或許我不覺得教會算在地文化,也沒想認真深入教義。(如果真在北疆受到主的感召,那真是神蹟。)沒想到卻實實在在地和傳道一家吃了十來頓飯。回報的方式只能拉著小朋友玩讓師母休息一下,或是進廚房幫廚,發揮一點食客的功用。跟著他們一家在路邊的涼臺和鄉民聊天,我想教會深入在地,成為東引文化的一部分是指日可待的。

想瞭解更多東引禮拜堂,請點標題連結到教會部落格。


  • 中柳村、樂華村
過去人們到了東引,下了船要先左轉直抵忠誠門再拾級而上。小小山城號稱戰地九份。城牆右邊2008年10月以前是安檢所,左邊是天后宮。有這兩個單位把守,這個居落應該是海賊與鬼怪都不侵吧。
不過安檢所搬走了,空蕩蕩的廳舍像廢墟一樣,門樓上阿兵哥雕像,腳下的碉樓其實是一個近似曬衣場的空地堆滿了雜物,要不是部隊已經轉移,說不定還會以「軍紀廢弛」上報。鄉民現在也不走這個大門了,多數機車或計程車都從山頭兩側的柏油路斜繞進村子的「後面」。臺階路只剩下偶爾來的觀光客拍拍照。

不過還有一種時機,鄉民會從這條中路走下來。

「漁船碼頭有魚賣。」

下午三點,鄉公所廣播系統以國語播送了這個消息,斷斷續續講了三次。我揪著T. H.走去看魚市。碼頭上已經聚集了一些人,看似大陸漁工,又像本地居民,口中嘟囔著像是閩東話語,卻又不見交談互動。魚攤旁,福哥坐在計程車裡,單手掛在車窗外。

我問他:「福哥,來買魚呀?」
福哥居然說:「跟你們一様下來看看呀。」
「不買回去給福嫂煮嗎?」我再問。
「昨天買過啦,你們昨天也有聽到賣魚廣播吧?今天下來看看而已。」

除了賣魚廣播還有麵包廣播:「麵包店有麵包賣。」廟會廣播:「白馬尊王辦廟會,請在中午前將自家的ㄔㄨㄟˊ 拿到廟前祭拜。」另外像是社區教室開課,縣運活動也都有廣播。不但有播給鄉民聽,還有播給遊客聽的:「今日『海上看東引』行程,因風浪關係取消。」半小時後又送來好消息:「今日『海上看東引』行程,因天氣轉好,請欲參加的民眾至漁船碼頭等候。」誰說小島平靜,其實是跟著大自然的步調瞬息萬變。

扣除島休阿兵哥的喧嘩,這些廣播是村子裡的主要人聲。平時的中路都像照片中一樣孤寂(上左)。裁軍過後,中路上的「浴室」、「洗衣店」已經不做生意了,人們都轉往便利商店、郵、電信公司所在的廣場。

已經稀少的老建築,隨著人潮離去而逐漸凋零。中路本來就不多見馬祖常有的封火山牆或花崗石屋。只有一些人字屋脊稍能展現閩東特色。壘石古厝只有米醋坊的人字砌有些生氣,老闆娘闢了個小菜圃種些苦瓜(上右)。斜對面樂華村的磚牆古厝(下右),立面是人字砌,屋頂上的女兒牆安了個八卦還頗具氣勢。不過鄰房一拆,側面比較隨便的亂石砌就跑出來了。不過石頭屋終究又比對面中柳村的木板立面屋貴重點(下左),但木板屋又是兩層樓房,孰貴孰賤我又沒個準了。
石屋看來是人去樓空,木板樓房還有人煙。可見留厝給子孫,也還是得看子孫有沒有能力固守家園營生存活。在這窮山惡水的石頭島,能留下來的都是扎根最深的家族!


  • 郵局
馬祖東引郵局與中華電信相鄰,門前一片廣場停滿了郵車,正對門過去是7-11超商,全然是全鄉的生活中心。與郵局的往來記錄在寄信蓋戳記
郵局地址:21241連江縣東引鄉樂華村69號。


東引散策一:阿兵哥  .東引散策二:東引的人、村子
東引散策三:東引風光 .東引散策四:海上交通
東引郵記


*依據連江縣民政局統計資料99年6月為一千零七十七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