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3

東引散策(一):阿兵哥
Notes of Tung-yin I: Soldiers

  • 東引之行有郵記一則,記錄這鄉的一間郵局,以及我寄出的十張明信片。

船到東引,在港口只能見到中柱港石牌
東引島碑得到遠遠的中柱海堤前才看得到
想了許久來寫幾篇東引紀行,雖散漫不成冊,但查散策有日文散步(さんさく, sannsaku)之意,在東引的這段日子,確實是個散步之行,就假日文漢字名之了。

東引之行,肇因多國語言交換社*的創社社長在東引當兵,駐守在東引的制高點。書信往返了兩次,真要動身去探訪大概就是想想,想想罷了。想當初在澎湖時,說要去探訪遠在馬祖的同梯,也沒成行。沒想到在金門旅行的最後一日,居然接到電話說月底營區試辦懇親開放參觀,在福建接到福建的消息大概就是緣份,立馬決定再訪福建。能夠以平輩身份去探訪軍營懇親的,這應該是最後的機會了。

這趟原本未定歸期的旅程,最後竟以11夜11天作結(8/26~9/6),久到我誤以為從此要定居北疆,清閒到研讀起鄉誌了。好在再久,也不如蘇武北海牧羊十九年,最終也還是平安回家。


小金門(烈嶼)遊記有一段感想沒有寫到,那時候看阿兵哥在路上跑步、日常訓練,有種我們闖到軍營裡的錯覺。然而到了東引,阿兵哥天天都在路上走,除了有阿兵哥掃馬路、還有在海堤上畫圖的。這次絕對不是錯覺了,整個島就是軍營。

  • 阿兵哥的生活步調
離島(或說鄉下)的生活步調本就慢上許多了,然而軍營對照所謂「外面」的世界而言,更要慢上不少。民人在東引島上,還會騎著機車衝來衝去,往來幾百公尺內的便利商店,也都騎車往來。我試圖跟阿兵哥說明「你們的生活步調很緩慢」,他們只覺得事情很多,工作很繁忙。而讓我有此感覺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太常看到阿兵哥們在走路了吧。

有個據點位在小山頭上,從村子開來的馬路遠遠從山腳繞到山後面,山後的斜坡到馬路上距離是比較近的。想當然應該是開個車或騎個車從山後往來據點。我正準備繞過山頭時,看到山坡上有個人影若隱若現,沒多久就看到一名阿兵哥爬下山了,沒想到這個山坡還有條小徑呢。阿兵哥在途中還蹲到大石頭的陰影下乘涼。(岔題說一下迷彩服的效果還真好。)而他到底要做什麼呢?看他兩手空空,我沒問也沒跟著走,不過到下一個據點至少還要走十多分鐘左右。

另一個據點(有個景點在此)門前的路,到路口大概有七八百公尺遠。我參觀完景點,遠遠看到有一位阿兵哥提了兩瓶礦泉水走來,想來是要回營的。而路口沒有計程車掉頭,也不知他從哪邊開始提水走回來。

某個灣澳旁邊有個彈藥庫,彈藥庫前的路鋪面壞了,有輛軍用四驅車停在澳底,想來是軍官來查驗。我走到彈藥庫前欣賞坍方的碼頭,軍官剛好步出庫房上車離開。本以為這庫房沒屯東西不用鎖。正準備鑽進去探險,就出來兩位阿兵哥,瞧學長仔細叮囑學弟鎖好門離去,他們大概要步行一兩公里才能回到他們的營區。

這種步調,大概正是音樂中的「行板」速度吧。

  • 軍中的「美學」
當兵對很多人來說,是失去自由的時光。然而當身體遭逢禁錮,心靈依舊可以馳騁。在都市天天面對著高樓大廈,還不如到這個軍營小島天天青天碧海。我除了聽阿兵哥學弟看了多少本書外,來來回回西引三四趟,看著海堤上的壁畫逐漸浮現,反而覺得這種繪畫軍旅生活,還滿愜意的呢。不過阿兵哥到鄉民會經過的道路美化環境,更顯得整個小島全是軍營。
有許多人把從軍與坐監劃上等號,看著這群美工兵(是工兵還是政戰兵呢?還是放下步槍換彩筆的步兵?),我聯想到綠島行所參觀的「綠洲山莊」(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同樣是失去自由的人從事創作,政治犯還擁有那麼一點創作自由,而阿兵哥只能當個聽命行事的畫匠。我記得當時在綠島曾想:如果那群社會菁英沒有被關,他們是否會撥出時間著述,而那個年代是否還會留有這麼多名著呢?只是在社會文明與個人自由相較下,還是別犧牲個人自由,少了那些刺激,社會還是會緩步向前。

我和教會的傳道聊到他們的創作,共有魚、帆船(右上)、軍艦(右下)、海鳥(左上)、步槍兵(左下)、坦克、戰車以及燈塔,每種重複五個共八組。他只對燈塔略表認同。大概軍中美學,和在地意識還是有點落差吧。就像有些阿兵哥對東引也只有「網咖、便利商店、營區與港口」這樣的認知。不曉得幾年後,這些阿兵哥退伍再回東引觀光旅遊,重新認識這個小島後,會怎麼面對他們自己的壁畫(如果沒有斑駁的話)。

阿兵哥除了美化道路外,還有自己的居住環境也頗為重要。西引進了三家村聚落時,馬路來個大轉彎,迎面而來有艘廢棄的小漁船造景,而營舍背對馬路的牆壁,居然有個秦漢式樣的浮雕,可惜看不出有何典故或意含。營舍中隱隱約約居然還有個涼亭,靠近一看題名為「兆欣亭」,同樣不知典故。接著馬路一分為三,右往東澳,前往營部,左往更西去清水澳與后澳。
我看到那面牆壁時,還沒意會出這是個軍營,畢竟東引大多數都是些標語、勒石,這些圖形造像頗令人驚豔。我在浮雕前看了一會兒,是孔子周遊列國?秦皇兵馬車隊?還是單純的射御書數武德教化呢?反正小兵大概只要好好維護,背後的故事長官說了算。

臺灣流行的閩南文化應該不太適合閩東的連江縣,在這個軍人比民眾多的地方,要求彰顯在地文化,對武將可能有些困難。加以外島主官常有調動,大概還是這種一目了然的大中華形式簡單一點。


.東引散策一:阿兵哥   .東引散策二:東引的人、村子
東引散策三:東引風光 .東引散策四:海上交通
東引郵記


*嗯!一個神奇的社團。

10 則留言:

  1. 小咪老哥
    也是在這裡當兵的
    聽他所說
    東看西看到處都是海呢!~

    回覆刪除
  2. 還是有些地方,是看不到海的喔,不過那些地方應該都沒住人。
    你那時候沒去探望你老哥呀,這樣他少放幾天假:p

    回覆刪除
  3. 兆欣亭好像是紀念張兆聰指揮官

    回覆刪除
  4. 噢!馬資網特來小站,謝謝提了個關鍵人物,多謝指教。

    我翻了一下鄉誌,原來是張兆驄「驄」。看了一下網路上對他的評價,是一代儒將,對東引也多有建樹。連東指部隊史館與他也有淵源,這樣看來,西引那邊的文藝氣息,絕非偶然。

    不過兆字有解後,「欣」這字就用得妙了,不知其故,只能推測是否有欣然欣慰之意了。

    回覆刪除
  5. 兆欣亭的由來,可以列入本次東引鄉誌續修,明年底就會有答案了。(鄉誌續修出版)

    回覆刪除
  6. 這是一則很用心撰寫的東引之遊網誌,近期內會在馬資網推荐給馬祖的網友。

    回覆刪除
  7. 非常感謝站長的推薦,為關在東引的日子做點記錄罷了,也希望大家因此去欣賞東引。
    也預祝民國百年鄉誌續修順利。

    回覆刪除
  8. 您好,今天已在馬資網首頁的生活文化區推荐您的網誌。

    回覆刪除
  9. 東引深度之旅網站推荐:
    http://www.matsu.idv.tw/dongyin/frame-2.htm

    回覆刪除
  10. 陸陸續續有網友從馬祖資訊網連過來了,再次感謝馬資網推薦與收錄。

    回覆刪除